近期文章

logo

Select Sidearea

Populate the sidearea with useful widgets. It’s simple to add images, categories, latest post, social media icon links, tag clouds, and more.
hello@youremail.com
+1234567890

9 月 2020

  我們聊點微軟故事 2019的8月22日,數位時代與微軟舉辦了 「微軟 AI INFINITY新創見面會」,地點在微軟辦公室,當時報名網址在這裡   裡頭有一句話是這麼寫道,台灣只有32%企業展開AI轉型,最大的阻礙是找不到適合的合作夥伴與解決辦法⋯⋯開放具備AI應用解決方案或有客戶實際案例的新創公司來報名,也就這麼一次,迅杰勇敢地報名了⋯⋯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有趣的Program,桌邊的新創團隊都跟AI、大數據有關聯,掃描了一下,從OT端起家的系統整合商倒是沒有,這點是滿奇妙的,一間從工廠端整合設備採集數據的SI (System integration)小企業,就獲得了一張可能前往雲服務的數據門票。   微軟在各桌派出顧問教師,詢問各新創團隊,想與微軟進行什麼樣子的合作交流?抑或想獲取什麼樣的資源?坦白說,當時確實只想著透過數位時代的媒合力與微軟品牌力,讓迅杰智能四個字曝光,沒有其他,僅僅是Marketing plan典型的操作最優解。   面對工業物聯網的新創挑戰,我們研發出進行大數據採集的易懂方案,同時也為客戶注入一股數據變現的未來能量,當然,我們也清楚過程中需投入的研發資源與人力運作的龐大費用。   雲服務難過關關過 透過一件件與客戶交握的軟體專案,我們明白客戶或許需要的不是最強的大數據收集軟體或最新的邊緣運算,而是可以彈性佈建在工廠第一線的微服務解決方案,最好的模式是像菜單一樣,讓客戶自己點菜,既符合客戶客製化的需求,實際的服務內容都在我們提供的服務模組範圍內。在台灣,根據我們實戰經驗80%中小企業是確定不上雲的,他們願意上NAS雲、近線儲存,考量點在於工作機具開啟的一瞬間就在賺錢,何以另外花大錢上租賃雲服務器?   或許現在客戶都不敢讓數據上雲,但並不表示政府正在著手以「 5G 領頭、觸發跨界融合」及「以虛實並進的雙軌共驅下,5G大未來絕對催生數據大舉遷徙上雲。   之所以選擇提供微服務架構,最核心的根本在於此。   iNeurons in...

Read More

  電子競技賽事近年來逐步從小眾文化躍升進主流視野,除了賽事受到各國政府重視,生機勃勃的電競熱潮也帶來廣大商機,鍵盤滑鼠等周邊除了需求增長外,也因應特定遊戲、賽事、戰隊等獨家客製化需求,少量多樣化已成為製造趨勢。為了把握住日益增長的需求,廠房位於廣州東莞、鍵鼠產量位列全球前三的頂尖代工廠,近年來也積極趕搭智慧製造趨勢,如若完成設備聯網,就能透過數據分析等作業,在現有的工廠規模下抓緊新訂單,迎合更精細的需求。   但是,越傳統的工廠,轉型陣痛期越容易遭遇阻礙。智慧工廠升級時,往往會遇到不知如何採集機台設備數據的困擾,相關領域的專家常建議透過SCADA軟體來採集數據──這個處理方法是正確的,不過只答對了一半:PLC透過SCADA確實比較容易進行設備聯網,但以智慧工廠的需求功能來說,SCADA的功能不夠完整,因此在選擇SCADA時,就必須具備WEB API的通訊條件,以確保能夠後續IT端的程式可以有效整合應用。   迅杰智能以產業顧問的身份進行協助,滑鼠及鍵盤的生產線中各選擇一條作設備聯網升級嘗試,若示範產線執行成功,將會把升級技術推廣至全工廠150條以上的同性質產線。迅杰智能團隊實地至東莞工廠勘查,察覺到業主並不熟悉SCADA系統,考量過具體的需求及未來的發展性後,團隊決定佈建SCADA及iNeurons Mircoservices的架構,才能將產線機台設備所生產的數據有效傳輸至IT端的資料庫。   如此IT部門人員將能直接使用生產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以圖表介面呈現生產情形,輕鬆掌握產線即時狀態,還能整合 ERP系統判斷工單、原料、庫存等狀況,更有利於管理層在未來營運規劃時進行正確的決策判斷,完成真正的「智造轉型」。   當設備聯網及數據採集應用於實際生產現場時,將不再只是個光鮮亮麗的名詞,更有效地協助企業提升生產成效,展現數據真正的價值。   ...

Read More